2021年1月20日,大寒。恰巧今日也是臘八,一年歲尾最重要的日子。大寒最大的意義就是提醒我們,一個四季的輪回要結束了,辭舊迎新的心情催促著我們歸家的腳步。
大寒節氣理論上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時候,但受各種因素影響,這個最低氣溫也有“遲到”和“早退”的情況,但我們依然應該做好防備,因為我們和這個冬天的較量還遠未結束。
以下為各位帶來一些健康度過冬天的建議,春天終將會來,大家要善待自己的身體,過好這個冬天呀!
一、冬季皮膚干燥怎么辦
1.穿棉質打底衣服:冬季皮膚瘙癢的時候,建議穿棉質打底衣服。這是因為棉質衣服透氣性和保濕性較好,對皮膚不會產生刺激。
2.洗澡得當:洗澡次數應根據體力活動的強度、是否出汗和個人習慣適當的調整,冬季天氣寒冷,活動量減少,出汗和皮脂分泌沒有夏天旺盛,每2-3天洗一次澡就夠了,還要注意水溫不要過高,最好是接近或略高于人體體溫,即37-40℃,洗澡的時間也不宜過久,最好能控制在10-15分鐘以內。
3.加強皮膚保濕至關重要:冬季皮膚瘙癢是由于皮膚太過干燥所引起的,所以在每次洗完澡后,需在身上涂一層潤膚乳或潤膚霜,鎖住皮膚水分,保護皮膚屏障。
4.其他方面:室內溫度不宜過高,可以用加濕器或種花草等方法來保持室內濕度的正常,以減少皮膚水分的蒸發;飲食上要多吃含有維生素的食物,如動物肝臟、胡蘿卜、禽蛋等,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;生活要規律,保持平和的心境。
二、冬季凍瘡怎么辦
1.注意保暖:居住的地方,應盡量保持室溫不低于10℃,外出的時候,對薄弱部位多注意保暖,多加防護。
2.少穿緊身的衣物,防止血液循環不良。
3.避免冷熱溫度急變,寒冷環境下,突然接觸過熱的東西會導致毛細血管突然放松擴張,局部血液循環立刻瘀滯,很容易形成凍瘡。正確做法是回到溫暖的環境,然后按摩受寒最重的肢端,幫助血液循環。
三、冬季手冷腳冷怎么辦
其主要原因為,在寒冷環境下,身體為了減少熱量散失,會收縮皮膚的血管,減少四肢和皮膚的血流,讓內臟和大腦保持溫暖。所以想讓四肢溫暖起來的辦法就是讓全身都熱起來。
可以考慮吃點熱乎的,或者增加運動,在室內的人,適當提高室內溫度,當然你也可以考慮搬去海南,一勞永逸~
晚上回到家記得要泡腳呀,取干姜一兩、附子一兩、黨參一兩、當歸一兩、吳茱萸五錢。用清水八碗加材料煲四十五分鐘,隔渣取液,水溫適宜,泡腳二十到三十分鐘。有行氣活血、暖身祛寒的功效。一個星期兩到三次即可,最好是在睡覺前進行,水溫適中,避免燙傷。
四、冬季心情抑郁怎么辦
跟季節相關的“冬季抑郁癥”常見于老年男性,尤以性格內向者居多。安徽池州市人民醫院心理科王勝2012年在健康時報表示,建議抑郁的人盡可能多到戶外曬太陽;睡前2-3小時可將室內燈打開,使亮度接近白天自然光。情緒低落時可吃些巧克力、飲些綠茶等,來興奮神經,改善心境。
五、冬季上火怎么辦
1.清淡飲食:冬季在傳統上認為是滋補身體的好時節,人們也往往喜歡在冬季食用牛羊肉來御寒保暖。但是牛羊肉本身屬于溫性食物,再加上蔥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辣調料,更是“熱上加燥”,人們食用之后容易在體內聚集熱量,導致上火。所以清淡飲食還是很必要的,最好多進食一些粥、湯、青菜、水果等。
2.規律作息:規律的作息讓人體處于舒適、平穩的狀態,保持充足的休息,會給人體充電,帶來活力與健康。
3.清火飲食:愛上火的人可以多飲菊花茶、薄荷茶等清火飲品,另外,要適當多吃一些大白菜、芹菜等涼性食物來清火。
4.提高濕度:所謂“水火不相容”,要想滅火必然得用水,冬天天氣干燥,我們就要提高我們的濕度來調節干燥,營造舒適的環境。首先,要保證室內的濕度,可以放置清水或者用加濕器來給室內增加濕度。其次,人體也需要水分攝入,不要減少冬季的飲水量,另外多進食粥、湯等食物,保持人體內濕度。
當然,無論什么時候,應對任何健康問題,堅持運動,保持一個好心情都是通用答案。強身健體,增強身體免疫力,讓自己更有活力;保持好的心情,讓自己身心舒暢,趕走所有壓力和不愉快。
最后,臘八節要記得喝臘八粥,暖身體的同時,帶著快要團圓的喜悅暖上心頭,才是臘八粥最完美的味道。祝各位事事粥全,平安回家。